晒一晒北京水污染防治成绩单
 
来源:京环之声        发稿时间:2020-03-17 08:46:28        发稿编辑:影子

近年来,北京市全面打响碧水攻坚战,持续推进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全市水环境治理成效显著,水环境质量持续向好。

2019年北京市水环境质量状况

全市共监测主要河流99条段、湖泊22个、水库18座,多年监测数据表明,北京市水环境质量不断改善,其中湖泊、水库水质较好,基本达到水环境功能区要求;河流水质逐年好转,2019年全市Ⅰ-Ⅲ类水质河长占监测总长度的55.1%,Ⅳ类、Ⅴ类水质河长占监测总长度的35.4%,与2015年相比分别增加7.1个百分点和27.9个百分点;劣Ⅴ类水质河长占监测总长度的9.5%,与2015年相比减少35个百分点,水质改善明显。其中国家考核北京市的25个断面,水质优良断面比例稳定达到50%以上,劣Ⅴ类水体断面比例下降到10%以内,提前达到国家要求北京市2020年水质优良断面比例不低于24%,劣Ⅴ类水体断面比例不高于28%的目标。密云水库等主要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稳定达标,地下水水质总体稳定。

随着“河长制”的持续发力,一幅绿水青山的美丽画卷在京华大地徐徐展开……

重现生机 142条段黑臭水体换新颜

作为城南最大的排水动脉,凉水河在京城水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随着城市的飞速发展,凉水河沿岸工厂、小区林立,污水处理能力不足,大量污水直排入河,凉水河水质逐渐变差。经过系统治理之后,曾经的臭水河如今化身成为水鸟的乐园,是市民休闲的好去处。

在位于漷县的凉水河通州段监测点,水质监测的数据每4小时就会更新一次。而仅在凉水河通州段,这样的河流监测点就有三处,每一个监测点对应一个乡镇,明确了治污责任。

“如果出现排污事故,就要循着河向上游去找这个点在什么地方,这就是我们建立监测子站的核心目的,它就像是一个哨兵。” 通州区生态环境局监测站副站长张勇介绍。

北京市确定有142条段、665公里黑臭水体,将黑臭水体治理工作纳入第二个污水治理三年行动方案,通过建设截污管线控源截污,加强污水管网建设,避免污水直排入河,补充再生水等方式,全市142条段黑臭水体全部摘掉黑臭“帽子”。

自2013年起,北京连续实施两个污水处理和再生水利用三年行动计划,全市污水处理率已达到94.5%。

另外,“再生水利用量也在逐年增加”,北京市生态环境局水生态环境处副处长黄斌介绍,“2019年再生水利用量达到了11.5亿立方米,应该说再生水已经成为北京市的稳定可靠的第二水源。”

现如今,萧太后河、凉水河、小清河……一条条骨干河流恢复清澈,而分散各处的溪流、沟渠,也逐一告别黑臭,换了新颜。

水质好转 断面补偿金逐年下降

北京市从2015年开始实行水环境跨区断面补偿机制,2018年开始将断面补偿推广到乡镇,要求全市13个有乡镇的区,全部实现跨乡镇断面补偿。水环境区域补偿制度,就是按照“谁污染、谁治理,谁污染、谁付费”的原则,让产生污染并治理不力的上游地区对下游地区给予经济补偿。

从目前各区的跨界断面补偿资金来看,从2015年的9.7亿元,到2017年的5.4亿元,再到2018年的1.55亿元,经初步核算2019年上半年全市各区应缴纳跨界断面补偿金7925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907万元,利用经济杠杆促进水质改善效果明显。“补偿金的减少代表着水环境质量不断变好。”北京市生态环境局水生态环境处处长韩永岐介绍。

断面补偿的标准非常详细,除了设置断面、确认断面指标,每个月要进行监测,上下比对数据后再折算成不同资金量,按年度进行最后核算。比如上游出水没有达到要求,就需要补给下游,也就是谁污染谁付费的道理,资金必须用于水污染防治。“断面补偿金,我们希望的就是最后能达到补偿金清零,也就是每个部门把自己那段都治好了,就都不用掏钱了。”韩永岐说。

核评价 压实责任找差距

北京对各区水污染防治工作考核,开始于2016年。北京市生态环境局会同市水务局等11个部门,自2016年起,每年对全市各区水污染防治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评价,督促各区及时查找差距,对考核不合格的区约谈通报,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对各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以及水污染防治相关资金分配的参考依据。

随着北京市水生态环境质量的不断提升,各区评价成绩明显提升,2018年度水污染防治考核评价没有不合格的区。

告别“独角戏”奏响区域协作“交响曲”

京津冀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发展,已经由蓝图变为现实。北京、天津、河北三地打破“一亩三分地”思维,创新体制机制,共同签署了《京津冀区域环境保护率先突破合作框架协议》,以改善区域地表水环境质量为目标,提出了统一规划、统一监测、协同治污、联动执法、应急联动等10项率先突破工作,为三地在环境保护领域加强联防联控指明方向。

2017年,北京市与河北省水源涵养区生态环境保护补偿机制建立工作启动,目前,两省市已就京冀流域生态补偿事宜达成共识,签订《密云水库上游潮白河流域水源涵养区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两省市政府联合批复官厅水库饮用水源保护区,共同保护好饮用水源。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冲刺之年。碧水保卫战进入到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的关键期,北京市将全面推进水环境质量改善,加强水源地保护、深化水环境治理、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实施农业农村污染防治、开展水生态保护、深化区域流域协作、完善水环境管理机制,实施覆盖到乡镇(街道)的水环境质量监测评价体系,完成地表水国家考核断面达到或优于Ⅲ类水体断面比例稳定达到24%以上,劣Ⅴ类水体断面比例稳定下降到28%以内的水环境质量任务目标。

马上就访

北京市生态环境局水生态环境处副处长黄斌

Q:北京市的水环境治理工作,大致可分为几个关键阶段?几个阶段的主要水污染问题、治理目标、重要成就是什么?

黄斌:三个关键节点。2008年,以举办奥运会为契机,促使中心城区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进入高速发展期,城市河湖以及下游河道水环境质量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清河、坝河、凉水河、通惠河、温榆河等主要水系水污染状况得到有效控制,为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营造了良好的水环境质量。

2013年,市委市政府开始实施第一个加快污水处理和再生水利用设施建设三年行动方案,全市新建再生水厂46座,升级改造污水处理厂20座,新增污水处理能力230万吨/日,基本解决了城镇地区污水处理能力不足的问题。

2016年,市政府开始实施《北京市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简称“水十条”),以改善水环境质量为核心,全面打响碧水攻坚战。

Q:北京水环境治理有哪些亮点工作?

黄斌:成立市委生态文明建设委员会,下设水污染综合治理工作小组,以生态文明建设落实总体布局要求。

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各级党政领导担任河长,全市设置5900余名河(湖)长,以河(湖)长制落实领导责任。

深入实施跨区水环境区域补偿机制,全面推开跨乡镇水环境区域补偿机制,水差了要交钱,水好了能收钱,用经济杠杆落实地方政府治污责任。

加强流域联保联治,与河北省建立了密云水库上游潮白河流域水源涵养区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开展水量、水质、上游行为管控补偿,共同保护首都饮用水源。

成立环保警察,环保公安联合执法,强化行刑衔接,加大媒体曝光力度,全面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

多一点

地表水是陆地表面上动态水和静态水的总称,也称“陆地水”,包括各种液态的和固态的水体,主要有河流、湖泊、沼泽、冰川、冰盖等。地表水是我们生活、生产用水的主要来源,对地表水水质进行监控是环境保护的需求,也是确保我们用水安全的需要。

2002年4月28日发布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规定,依据地表水水域环境功能和保护目标,划分为五类:

Ⅰ类水质:水质良好,只需消毒处理或简易净化处理(如过滤)、消毒后即可供生活饮用者。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

Ⅱ类水质:经常规净化处理(如絮凝、沉淀、过滤、消毒等),即可供生活饮用者。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

Ⅲ类水质: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

Ⅳ类水质: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

Ⅴ类水质: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超过Ⅴ类水质标准的水体基本上已无使用功能。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6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