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洁环保网
 
垃圾分类的巴西模式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发稿时间:2010-12-15 11:08:17        发稿编辑:影子
  和欧洲不同,巴西模式充分兼顾了社会拾荒人员的生存空间。基于自身国情,发展了一条由政府、民间组织、企业联盟、社区公众、拾荒者和再生利用厂商共同组织的垃圾资源化系统,使得包装垃圾回收、分类、综合利用各个环节形成一个完整的链条。

  当地政府要求居民对垃圾进行“干/湿分类”,

即粗略的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归类。并且对不可回收的垃圾进行收费。市政环卫部门的垃圾车每天上门收集。居民也可以直接将垃圾放入街边的分类垃圾箱。湿垃圾直接送到填埋场,干垃圾送到由拾荒者组成的合作社集中分拣。政府免费给予分拣中心土地使用权,企业则通过相关组织向分拣中心捐赠设备:原先无业的拾荒者自发组织形成合作社,与环卫部门签约,进行回收和分拣。再生生产商根据市场价格为分拣完善的废弃物支付费用,从终端支撑整个价值链。

  过去在街头和垃圾场谋生的拾荒者如今在厂房内的流水线上把各种干垃圾分门别类,压缩打包,然后卖给不同的回收厂家。垃圾分拣是劳动密集型工作,合作社可以创造大量就业机会。网络公开资料显示,巴西有约50万人从事垃圾回收利用产业。而合作社成员即原来的拾荒者,拥有了稳定的工作,人均月收入相当于巴西最低工资水平的两倍多。

  巴西模式强调政府、企业和社会三方面的参与和合作,通过综合开发利用垃圾创造价值、就业机会和收入,既保护环境又能促进经济发展,并帮助人们解决失业和贫困问题。早在1992年,利乐、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等就在巴西发起成立了非营利性组织——CEMPRE,其宗旨是推动城市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化回收利用,CEMPRE向学校、企业、社会宣传环境保护、资源再生利用意义,传授城市垃圾分类、清洁存放的知识,培训拾荒者垃圾分类技术,支援拾荒者成立垃圾分拣合作社,并积极与政府沟通,为垃圾分拣合作社提供必要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