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忘记密码?
绿色高颜值 引来八方客
 
来源:环境与生活        发稿时间:2016-07-20 06:13:29        发稿编辑:影子
  近年来,国内不少自然环境优美的地方大力发展旅游经济。不过在旅游开发的过程中,类似大兴土木、破坏生态的现象时有发生。既要发展旅游经济,又要保护好生态,这确实是个难题。不过,的确是闯出了一条新路。

  交通不便积累起绿色财富

  记者从北京坐了近3小时飞机,到了井冈山机场,又从井冈山坐车,走了近3小时的高速公路,到了江西省赣州市石城县政府所在地——琴江镇。沿途饱览革命老区的连绵青山,满眼翠绿,倒也其乐融融,不觉劳累。途中,记者的手机响了好几次,都是瑞金市、宁都县、赣州市、石城县旅游局发来的宣传短信。就这样,记者人未到,已经感受到当地人发展旅游的热情。

  革命老区、青山绿水、客家美食,是这几个地区的旅游关键词。

  石城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刘群楷向《环境与生活》记者解释,酒香也怕巷子深,为了发展旅游,县里这几年在城市形象宣传方面投入不少。不过,交通不便依然是最大的障碍。“没办法,我们石城县就是这样的,别人有高速公路了,我们刚有国道;等我们有高速了,别人早用上了高铁;等将来我们有铁路、有高铁了,估计别人有飞机场了。”

  的确,交通不便等原因让石城县在经济发展中显得慢了几拍,但自然环境也因此保护得比较好,积累了大笔的绿色财富。如今,如何让这笔绿色财富增值,变为经济发展改善民生的动力,不但对石城县,对赣州市甚至对整个江西省,都是一个急需突破的课题。

  森林覆盖率达到75%

  如今,巷子深的问题正在逐步解决,但酒香名副其实。石城县的生态资源相当丰富,赣江源头石城县拥有林地12.28万公顷,每年为赣江提供1000万立方米的国家I类水。

  在赣江源的保护中,石城县可谓“铁腕护水”。该县将赣江源保护范围扩大到全县,实施林木零指标砍伐制度,取缔山间小造纸厂和烧炭厂,关闭所有柴炭市场,在逐步引导木材消耗大、不具备污水处理能力企业退出的同时,不再新办任何一家消耗木材的污染型、耗能型企业。如今,全县森林覆盖率提高到75%。

  记者在与石城县环保局副局长黄运腾的交流中,对75%的数据表示出怀疑。黄运腾笑着说:“其实75%还是前几年的数据,我们内部评估目前要更高一些,可能接近80%,但最新统计数据还没出来,您还是用75%吧。”

  年来访游客是当地居民7倍

  青山绿水如何变为金山银山?石城县确定了用生态资源吸引游客的战略。外地游客到石城县来观光、住宿、购物,就会带动石城县经济的发展,这样也能解决保护生态资源的资金问题。

  石城县旅发委的黄志云主任介绍,发展旅游业是县里领导班子2006年就定下来的发展战略。石城县旅游资源丰富,既有红色旅游资源——石城阻击战纪念园;也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地质公园——通天寨景区;还有生态旅游资源——赣江源国家自然保护区和不可多得的自涌泉温泉(6眼温泉日涌热水共9000多吨)。此外,当地还是客家摇篮,是客家民系的重要发祥地,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石城灯彩等民俗资源。

  据统计,2015年石城县接待游客233.6万人次,而2014年接待的游客则是170.6万人次,石城县只有32万人口,长期外出打工的人有十多万,不难想象,外地游客给当地第三产业发展带来了多大的影响。

  山体滑坡荒山变景区

  石城县素有“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的说法。全县有耕地22.5万亩,山地17.6万亩,水面7.2万亩。

  石城县珠坑乡党委书记廖丽萍说,“我们石城顾名思义,就是有很多石头,没多少稻田,只能在石头缝里种粮食。很多年轻人都出外打工了。”在廖丽萍的带动下,在深圳奋斗有成的珠坑乡青年黄小勇回乡投身生态农业,把一片曾经发生山体滑坡的荒地,消除滑坡隐患后,改造成集文化旅游、休闲、生态农业于一体的麒麟山庄。廖丽萍拿出手机里的照片向记者介绍,珠坑乡坳背村还有一些村民身系绳索,在陡坡上种植石斛,既美化了环境,还能有经济收入。

  麒麟山庄是在荒山上开发出来的旅游景点。“我们请当地的贫困农户来种植花草,美化环境,保护生态,这样还实现了精准扶贫。”廖丽萍说。

  烟叶、白莲、水稻是石城县农业的3根支柱,其中白莲是当地大力打造的拳头产品。让记者大感意外的是,石城县的白莲就种在水田里。石城莲花的集大成者是大畲荷花园。该园位于琴江镇大畲村,距县城6公里,就在4A级景区通天寨的旁边。荷花园种植面积达500亩,有500多个观赏莲品种。荷花园旁边就是莲花文化展览馆,用大量的图片和文字介绍了荷花的科学知识和传统文化。

  大畲村住的都是客家人,与畲族没有关系。当地除了莲花颇负盛名,还是灯彩艺术之乡,也是客家文化之乡。

  关了钽铌矿 谢绝“大蛋糕”

  在从井冈山机场通往石城县城的高速路上,记者询问司机师傅当地可有什么著名的工业企业。司机想了一下,说石城生产的矿山机械质量很好,不过,矿山机械厂太多,有十几家,没有形成强势品牌,其他就是一些轻工业厂。

  “你们本地有稀土矿山?”

  司机想了一下,说以前有个钽铌矿,20世纪70年代开始采矿,但在20世纪80年代关掉了,不过他并不清楚这座矿的现状。

  说起为了保护生态,牺牲了发展工业的机会,很多石城县的人都会提起这个钽铌矿。记者与市民小李闲聊。生于1980年的小李是一位退伍军人,他对这个钽铌矿印象深刻,“我那时候很小,记得矿里经常播放电影,长辈也带我去看,有很多人甚至骑车赶十几里的山路,到矿上看电影。那时候,能去钽铌矿工作是一件特别让人羡慕的事,比在县政府里工作还风光。”

  当天,记者向石城县旅游局副局长温得良问起钽铌矿现状,温得良介绍,矿区因为污水排放不达标早已停产,目前给开采区做了生物覆盖,矿区周边开了导流渠,环保工程还在进行,计划在今年验收工程。

  为了绿水青山,石城县还“谢绝”了许多类似的投资。2011年,石城县曾考虑引进一个投资3亿元的制革厂,投产后可实现年利税1亿元。这个项目对石城县明显很有诱惑力。然而,在环境评估之后,县里发现该企业无法解决污水排放的问题,就毫不犹豫地将其拒之门外。

  投资20亿元的电镀城、投资2.3亿元的氢氟酸项目、投资2亿元的造纸厂、投资1亿元的印染厂……一个个“大蛋糕”就这样被石城县先后谢绝。

  据统计,近年来石城县谢绝污染投资项目100多个,关闭搬迁污染企业70多家。

  当地特产纸为保水源“牺牲”

  记者到来江西赣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赣江源保护管理局党工委书记温振伟指着一处废弃设施对记者说,“您看,这个原来就是造纸用的,现在不让砍竹子了,关了。”温振伟还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专家们说赣江源的竹子一根都不让砍,竹笋也不能挖,可否借咱媒体呼吁一下?其实这是不对的呀!应该间伐才符合科学。老是不砍不挖,将来整个竹林会全部开花,然后死掉的。”

  温得良坦言:“我们这里用竹子制成的特产横江重纸,是赣江源当地百姓千百年来的谋生手段。我们现在一下子就关掉67家造纸厂。当地百姓为保护水源做出很大的牺牲。当地老俵有情绪可想而知。”

  不过,温得良认为,赣江源的保护工作还是得到大多数市民的支持。很多市民自觉提醒亲朋好友到景区不要丢垃圾。骑行俱乐部等NGO组织也经常到景区捡拾垃圾,带动周围的人参与生态保护。“老环保人”温得良感慨地说了他的体会,要搞好环保工作,与NGO的良性互动很重要。比如把环保理念注入到旅游活动里这种事,NGO去说去做,市民就十分支持,既节约政府的开支,效果还更好。

  “将来要把琴江变成一类水”

  记者在石城县城(琴江镇)与当地一位黄姓女市民闲聊,她说自己年轻时在广东打工,后来家乡经济发展了,就回到家乡工作。一个月收入两千多元,与在外地也差不了太多,就没必要再背井离乡了。

  她还告诉记者,她刚刚参加了当地民间环保组织的保护母亲河活动。和十几个志愿者在微信群上约好后,他们一起乘中巴到赣江源清扫垃圾。“那么美丽的地方,被乱扔垃圾,好多塑料的矿泉水瓶、饮料罐,我们一看都很生气,捡了很多垃圾回来。”黄说她和其他志愿者那天忙了很久,也没捡完垃圾,“因为有的垃圾在斜坡上不好捡,组织者怕我们有危险,不让下去。”

  黄还说下次要带她家12岁的儿子一起去帮忙捡,“也要让他接受环保教育。到赣江源路太远了,不过那里的水真好喝。”

  记者告诉她,赣江源的水是一类水,可以直接喝的。黄指着窗外的琴江问,那这条江的水质怎么这么差?“你们这江也有二类到三类水质了,不算差了。”

  “那不行,将来我们要把琴江变成一类水,像我们小时候那样清澈。”

  由于注重自然生态的可持续,石城县近年获得不少荣誉和美称,如“中国最佳文化生态旅游目的地”“全国百佳深呼吸小城”“中国最美乡愁旅游城市30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等。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6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