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洁环保网
 
为发展循环经济打造废玻璃回收平台
 
来源:天天洁        发稿时间:2010-04-22 14:36:49        发稿编辑:幻境
  一、废玻璃回收现状

  废玻璃交投无门,消费者扔得心痛、利用者收得辛苦、环卫部门感到头痛。

  当下上海地区的废品回收店,对葡萄酒瓶、蜂蜜瓶、果酱瓶、盐水瓶、化妆品瓶等废玻璃制品一概拒收,有些回收店现在连啤酒瓶、黄酒瓶也不收了。消费者因为交投无门(社区分类垃圾箱又大多名存实亡了),只能忍痛将其与有机厨余物等“垃圾”一起扔进垃圾筒里,再由清运车辆压缩并混装混运(或再经过压缩站中转)至垃圾焚烧厂(不在焚烧厂服务区里的则直接运至填埋场),在焚烧或填埋前,在十分恶劣的作业环境中,或自动分选或人工分拣出夹在里面的玻璃制品,再经清洗、粉碎后送至有关厂家回炉,收得非常辛苦。由于废玻璃会损坏垃圾焚烧炉的炉胆,混在垃圾里的废玻璃令环卫部门倍感头痛,在今年6月份最近一次垃圾分类调查中,还作了再三强调。

  二、症结粗析

  为什么会出现上述废玻璃交投无门、消费者扔得痛心、利用者收得辛苦、环卫部门感到头痛的怪现象呢?愚以为,症结就在被严重扭曲的回收价格体系上,就在废玻璃的利用价值与交换价格的严重背离之中!

  其一,我们的生产商、经销商几乎没有回收的责任和压力,反正成本早已分摊给消费者了,以瓶装啤酒为例,每只啤酒瓶的成本为0.5~0.9元。

  其二,忽略了社会对于每吨废玻璃回炉利用所节约的1200元的利用价值,亦即废玻璃的交换价格之所在(用玻璃粒当生产原料,玻璃厂可每吨节约 682公斤石英砂、 216公斤纯碱、 214公斤石灰石、 53公斤长石粉、 1000公斤标准煤和 400多度电,折合降低成本 980元;由于废玻璃既不可降解也无法焚烧,如果仅仅将其作为垃圾填埋的话,则上海目前每吨的处理成本高达 300元,其占用土地资源和破坏土壤结构所带来的环境损失更是无法估量(1))。

  其三,市场人为地抑制了已具有商品属性的废玻璃的交换价格。由于市场上废玻璃回收价没能“与时俱进”,至今还停留在几十年前的每公斤0.03~0.05元水平上,再加上不易运输,也难怪收废人因为无利可图而拒收。

  三、为发展循环经济打造废玻璃回收平台

  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需要一个完全市场化的废玻璃回收平台。凭借这个平台,生产商可以稳定地回收使用自己的产品包装以降低生产成本(啤酒生产厂每添置一只新瓶成本为5角到9角,而回收空瓶只需2角到3角,所以厂家非常希望回收利用空酒瓶(2));消费者可以方便地投售废玻璃制品以节约开支;环卫部门可以因为得到源头分流而不再为夹在垃圾里的废玻璃头痛;社会则由此而节约了许多能源、资源和宝贵的填埋用地。

  如何打造这样一个市场化的废玻璃回收平台呢?

  首先,建议大幅度提高废玻璃的回收价格,这是盘活整条回收链的关键,相信只要有了合适的回收价格,废玻璃(制品)就一定会像塑料可乐瓶那样得到充分的回收,至于所需费用,因为实现源头分流减少重复运输、分拣、清洗、填埋而节省的开支,就可以解决一大部分。

  其次,建议在现有的全市废品回收网络(包括网上收废)基础上,再引入社区、卖场、玻璃店等新的回收载体,建立一个全市联网的电话/网络预约、上门回收的调度平台,以方便消费者投售。只要有利可图,市场就会自然地形成一条回收链。

  据统计,废玻璃约占生活垃圾总量的5%,则上海每年就有30万吨废玻璃可资回收利用。为使废玻璃回收平台得以正常运行,具体操作时还可以:

  1、政府有关部门可根据国家即将颁发的《循环经济法》,制订一些有助于废玻璃回收的刚性规定,如废玻璃的分类标准、回收要求;通过回收网络实时发布废玻璃的回收指导价格;责成生产商、经销商以押金等形式有效回收可以循环使用的玻璃(瓶)包装。

  2、生产商必须根据规定,在各自的玻璃制品的规定部位打上“可循环使用”、“可资源化利用”及“所用材质”等标识编码,方便消费者分类投售,方便回收人员按质论价。

  3、消费者对所投售的玻璃制品要自觉做到分类和整洁。

  4、特制一种专门用于回收废玻璃的箱、袋,方便回收人员按照利用方向和利用要求对所回收的废玻璃进行打包,以解决废玻璃不易运送的难题。

  4、建立专业物流公司,利用发达的通信网络及时将各个网点回收到的经过分类处理的、按规定(容器)要求打包的废玻璃,直接运送至约定的厂家循环使用或产业链下游的综合利用加工厂,以解决回收点场地有限的矛盾。(来源:互联网)